3月8日,在江苏油田真-联会战前线,参战将士通过优化设计和精确预测,永43-6井钻遇油层4层19米,并提前52.72米完钻,将经济算盘拨得“哗哗”响。
近年来,面对投资成本日益紧缩,江苏油田开发以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为中心,树立效益风向标,将油田开发的大盘始终运行在经济健康的轨道上。 2013年,油田投入开发井数229口,比 2012年减少8口,井数减少了,但仍然实现了储量和产量的稳定,原油产量连续20年稳定增长。 择优录取,精挑细选下锅的米 根据2014年承包指标,这个油田今年还要面临更加严格的效益大考。一方面,集团公司所给的开发进尺指标在去年基础上再次减少2万米;另一方面,仍要保持稳定储量和产量。这就好比给的“米”少了,却仍要煮出同样多的“饭”来。 怎么办? 油田决策者要求开发系统“精挑细选下锅的米”,确保每一粒米都有效益。 于是,这个油田每隔1至2个月就开展井位论证会,组织各专业各部门专家对申报井位从地质认识、施工工艺、经济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井位排序平台,对效益好的井位设计进行“优先录取”。 “在评价中,我们结合当前和长远,更加突出滚动勘探井、突出新区、突出水平井以及高效井,由能力配产转向效益配产。”油田开发处副处长蒋弋平说道。 在油田今年一季度开发版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真-联会战的优质储量单元永42、永43新区成为热门板块,聚集了2台钻机,而高邮南断阶复杂断裂带的许33、许35以及金湖部分区块则成为“冷门”,进入了“候选大厅”。 “择优录取”带来的是丰厚回报,今年以来,在永42、永43新区部署的7口井均口口高产,平均日产油达到15吨左右,远远高于这个油田平均单井产2吨多的水平。 多靶点设计,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油田开发是一项高投放高风险行业。若想钻探更多新地盘,就不可避免要与风险“共舞”。 投资部门上有句行话:“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今,这种投资理念被江苏油田开发工作者巧妙地采用。 针对复杂小断块油田实际,这个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实施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他们在滚动扩边时,进行多靶点多层系设计,使之在某一未知层系既具有“探井”的功效,又在某些层系同时具有“井网完善”的功效,做到“这花”不开“那花”开,合理规避风险。 为了经济开采邵伯砂砾岩油藏,开发专家在部署邵伯地区的开发井时,通过优化井身轨迹,巧妙地对砂砾岩构造进行“试探”,同时又对邵伯南地区进行开发井网完善。 一井多能,带来的是储量和产量的双丰收。邵22井钻遇油层11.7米,初期日产油达到11.5吨,开辟了一片砂砾岩油藏的新天地。 “今后,我们将重点针对联11、邵22、真24等老区周边领域,进行边滚动边评价,边完善边扩边,力争以最低成本占据更多资源。”油田地研院开发一室主任孙东升说道。 技术增值,绩差股变身绩优股 “小、碎、贫、散”是江苏油田复杂断块的特征,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等“折旧”症状更加突出。这就好比手里一把“绩差股”,如何经营出可观的效益呢? 用科技提高采收率和单井产能,是水乡石油人经营复杂断块的“增值”之道。 “对于薄层、高含水单元以及低渗透区块,如果用直井开采,很难开采出效益,而如果用水平井开采,则可以实现效益倍增。”油田试采一厂一级主任师尤启东这样算起经济账。 目前,油田水平井达到166口,年产能达到25万吨以上。其中,试采一厂采用微型砂体水平井高效开采单砂体,将不起眼的“芝麻”油藏开采成“富矿”,走出一条“单井高产”之路。 侧钻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油田打出的另一张“效益牌”。通过优化地质认识,让废弃井二次“开花”,再次为增储上产发挥“余热”。2013年,油田通过实施侧钻井增油近2万吨。 “今年,我们还将在闵桥、崔庄等区块实施15口以上侧钻井,以低成本、快节奏盘活老区存量资源。”试采二厂油田二级专家陈洪才说道。 层层水驱,放长线钓大鱼 常言道:今天的水,就是明天的油。水和油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近年来,油田深入开展致密油气藏注水试验、零散区块注水以及细分层注水措施,以“水投资”换取“油效益”。 在“铁板”一样的联盟庄高饱和油藏,油田投资建设“水基地”,通过提压增注与清水精细过滤,成功实现了注水开发。 这份“水投资”在几个月后钓到“大鱼”, 联7-8井、联7-5井纷纷见效“自喷”,联7-8井日产油连续5个月稳定在15吨以上,联7-5井日产油从2.3吨上升到8吨。 让“喝不上水”的零散区块补足能量是油田近年来投入的“水作品”之一,新投入注水开发的周61、塔7、关7等零散区块,产量恢复明显,目前,全油田零散注水区块达到26个。 在2014年的春天里,联38区块移动注水、天33块零散区块注水等一批“水工程” 纷纷“上马”,也将带来更多的“油报酬”。 “块块注水、层层水驱、井井见效”的目标里,体现的是水乡石油人“经营老区、长线投资”的理念。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石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