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这一区别于润滑油、液的润滑产品,在汽车与高端制造业的工程机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润滑脂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如何助力这些领域的顺畅运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润滑脂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润滑脂的定义。它是由一种或多种稠化剂巧妙地分散在液体润滑剂中,从而形成一种介于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独特润滑剂。这种润滑剂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既具有一定的形态,又易于附着在机械部件上,且流动性相较于基础油更低。正是这样的特性,使得润滑脂在润滑领域中独树一帜,为汽车与高端制造业的工程机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润滑保障。
①稠化剂。
在润滑脂中,稠化剂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占比约为2%~35%。这些稠化剂通常以胶体状态分散在液体润滑剂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或仅以分散相的形式存在于基础油中。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限制基础油的流动。稠化剂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润滑脂的机械安定性、耐高温性、胶体安定性以及抗水性等关键性能。
②基础油。
基础油作为润滑脂的主要成分,其占比约为65%~98%,是稠化剂的分散介质。基础油的选择会直接决定润滑脂的润滑性、蒸发性、低温性以及与密封材料的相容性等重要性能。
③添加剂。
添加剂在润滑脂中的占比约为0~10%,虽然比例不高,但却能显著改善润滑脂的某些使用性能。根据润滑脂的性能需求,可以加入结构改善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等多种添加剂,以提升润滑脂的综合性能。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润滑脂的主要功能。
润滑脂在机械设备中发挥着三大基本作用:润滑、防护与密封。首先,润滑脂能够显著减少相对运动的两个摩擦副表面的磨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它还能隔绝或减少摩擦副表面与腐蚀性物质的接触,从而降低化学作用对材料表面的侵蚀与破坏,包括防锈、防腐蚀和抗水性等功能。此外,润滑脂还能为一些零部件间的接触面提供密封作用,确保设备的密封性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润滑脂的八大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锥入度、滴点、蒸发度、低温转矩、胶体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机械安定性以及抗水防锈性等。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润滑脂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还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寿命。
最后,我们来看看润滑脂的分类。
由于润滑脂种类繁多且作用各异,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化学组成分类、按使用要求分类以及按用途分类等。通过了解这些分类方式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润滑脂以满足各种机械设备的需求。
①按被润滑的机械元件分:轴承脂、齿轮脂、链条脂等。
②按用脂的工业部门分:汽车脂、铁道脂、钢铁用脂等。
③按使用的温度分:低温脂、普通脂和高温脂等。
④按应用范围分:多效脂、专用脂和通用脂。
⑤按所用的稠化剂分:钙基脂、钠基脂、铝基脂等,以及复合型如复合钙基脂、锂基脂等。
⑥按基础油分:矿物油脂和合成油脂。
⑦按承载性能分:极压脂和普通脂。
⑧按稠度分(共9个等级):000、00、0、1号适用于集中润滑和齿轮润滑;1、2、3号适用于轴承;4、5、6号适用于砖脂密封。
润滑脂选用时的“六要素”
选择润滑脂时,首要任务是明确其使用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关键要素出发,综合考虑选用哪种润滑脂最为合适:
评估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
机械部件的摩擦区域温度及其变化,对润滑脂的效用和寿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挑选润滑脂时,必须仔细考虑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以确保所选产品能够适应这些条件。
评估润滑部位的负荷。润滑脂的选择应能充分承载润滑部位的负荷,从而确保对零部件的有效润滑保护。根据承载负荷的不同,润滑脂可分为极压脂和普通脂两类。
考虑润滑部件的运转速度。由于润滑脂的流变特性,其黏度会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调整。因此,选择适合润滑部件运转速度的润滑脂至关重要,这点与润滑油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审视润滑部位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介质。润滑脂的性能会受到其所在环境和所接触介质的影响,因此在挑选润滑脂时,这一因素不容忽视。
探究润滑脂的加注方式
润滑脂的加注方式分为人工加注和泵集中加注两大类。具体来说,涂抹、填充、使用脂枪加注以及脂杯加注等都属于人工加注的范畴。
综合考虑整体效益
在挑选润滑脂时,我们不应仅着眼于其价格,而应更全面地评估其是否能有效延长润滑周期、减少检修成本等综合效益。只有那些在整体效益上表现卓越的润滑脂,才真正符合我们的需求。